开放度决定了你的高度—— “变形美食”创作人Dr. 王文专访
受访者:生物材料工程师 王文博士
2012-2017就职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及媒体实验室,从事生物工程及新型材料的研究
2006-2012就读于新加坡-麻省理工联合培养,攻读化学与制药工程博士学位,辅修技术管理
2002-2006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,辅修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
#Transformative Appetite
#BioLogic
“变形美食” (Transformative Appetite)
近期,美国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 (MIT Media Lab) Tangible Media Group团队展示了一系列的变形食物,将材料科学、食品工程与设计结合在了一起。这一系列随水与温度变化的意大利面,是王文所在团队设计的。
变形美食意大利面 Photo: Michael Indresano Production
“变形美食”的“前传”
此前于2015年,同一团队创作了“会呼吸的衣服”(bioLogic-Second Skin)——一款会因穿着者的体温和出汗状况而智能调节透气性的衣服。这两个项目正在申请专利,并将引入投资方进行孵化。
会呼吸的衣服
——随着身体变化而智能透气的时装
“会呼吸的衣服”自2014年1月开始研发,着眼于生物材料的创新应用:用于发酵日本纳豆的细菌细胞,附着在服装面料上,以改变面料的温湿度感应性。活性面料可自动调节透气性的效能,平衡身体的温度和舒适度。
运用3D打印制作的创新生物材料 | Tangible Media Group, Making of Biologic.
此创新借用生物材料,使物品变得更智能;同时也强化了与用户的交互体验,使用户和衣服的关系更亲密、更和谐;也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,并用材料创新打开新的交互设计方式——从生物拟态设计到生物自主设计。
#打开方式
#灵感来源
“bioLogic项目开始的时候,我们侧重于对材料性能的研究,对具体的应用没有限制。从可以感受水蒸汽的茶叶包,到变形玩具都有涉猎。因为团队成员大多对美食感兴趣,所以也做了一些与食物有关的研究设想——比如可以变形的食物包装;或是蒸汽一蒸就自动包起来的饺子,和升龙饺子很像。”
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以后,团队开始做食物的设计实验,最开始的灵感来源也很有趣:
“2015年底看了《星球大战:原力觉醒》,女主角Rey把一大包‘面粉’放在一个有水的碗里,然后瞬间长成了一个面包!当时觉得这个点子很酷,希望能够将科幻带进现实。”
自己发起来的面包 | Star Wars
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,王文和她的搭档姚力宁一起,开始做这个新的项目——“变形美食”。
变形美食:
在烹饪过程中自动变形待享用的食物
智能变形意大利面的初始形态是扁平的,水煮后,会变成立体的造型,甚至自动与其他食材结合——为烹饪和用餐打开了新的体验空间。
扁平的意大利通心粉,方便运输、仓储,不易破碎,使食物供应更环保高效。这是一次用食物为主题的科研创新,为食物设计和跨学科合作注入了新的灵感。
通心粉美丽的变形过程 | Tangible Media Group
王文眼中的食物设计:
“食材的本质是各种生物质来源的材料;而烹调的过程则是利用能量的输入输出,以及不同食材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,改变食材的分子结构。传统的食物设计注重的是烹调后食材的表现形式,口感和营养;而我们的食物设计关注的是食材和烹调者、用餐者的互动和信息传递。”
“变形美食”创作的法式料理 Photo: Michael Indresano Production.
从概念设计到科学实践
“我在bioLogic团队中开始的角色是解释专业文献和养细胞。在实验过程中,我发现这个设计项目,其实有很多有意思的科学问题可以探索。于是,一个单纯的设计项目演变成了科学实践。这需要不同背景团队成员思维的积极碰撞,和寻根问底的科学精神。”
王文的经历让我想到自身所受过的设计教育——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一开始就对问题设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,然后在这个维度上拓展方案。而王文谈到他们的设计过程,这两个项目最初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:
“材料研究跟设计同步,理论结合实践。比如设计师可能从设计的角度,想了很多酷炫的点子,但具体哪个更有可行性,就需要有科学研究背景的人来把关。总结来说,是以发散性思维为先导,拓展到各种不同的应用上,把面铺开,再用筛子把当前不可行的点子筛掉,而有可能实现的方向,就投入时间和精力一一攻克。”
团队的设计师姚力宁和Helene Steiner 在测试变形布料。Tangible Media Group, Making of Biologic.
因为科研和理论基础的相关性,使得两个项目得以延续,并克服种种未知的困难前进。
“团队是最重要的”:
不同的领域 + 同样的热情与专注
“变形美食”中的团队成员多数都来自bioLogic团队, 而大家的专业背景,也非常多元化。
生物材料工程师王文,专长于材料的性能设计,提出了用食材吸水性的差异来制作变形食物的理念;人机交互设计师姚力宁,专长于用户体验设计,提出了各种变形食物的应用;机械工程师张腾,侧重研究材料的机械力学表现,并进行数据模拟;建筑设计师郑庆一,侧重交互设计软件开发,为用户的食物定制提供在线平台。
团队成员也经常与MIT的教授交流,特别是导师HiroshiIshii教授,听取了他的很多建议。还有来自食品创新组织Food + Future的支持以及法餐厨师Matthew Delisle的合作,才得以呈现最后的产品设计。
“有了好的团队,即便实践过程中有阻力,但有团队的支持,最终一定会攻克难题;但若团队有欠缺,有再多的想法也难以成功。”
王文提到团队成功的几个关键,在于MIT开放和共享的科研氛围,她觉得这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“我在参与‘会呼吸的衣服’项目之前,并不是设计师,也离设计圈很远。做这个项目的过程,对我来说,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经历——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设计圈子,和最优秀的专家们一起合作,一起围绕民生做设计,解决衣食住行中难题。”
bioLogic 团队合影,左二为王文 | Photo: © 2012 Tangible Media Group / MIT Media Lab.
从生物材料工程,到交互设计的时装和食物看似无关联,但其实是内在延续的整体。那么,王文在MIT的研究和挑战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?
“让材料变成一种新的人机交互载体”
基于对生物材料的学术研究和运用,王文介绍了一种前卫的交互设计定义——
“我所理解的交互设计本质上是人机交互,但‘机器’的部分并非传统的机器代码,而是材料的编码——是以材料作为新的人机交互的载体。比如说,会呼吸的衣服这个项目,每一个纳豆细胞就是一个代码,而它们的排列方式则是编码。不同的排布会有不同的对外界环境的表现。‘机器’的这个定义变得更宽泛,不仅限于传统的硅基机器,而是变成了生物材质的机器。”
多种可变化生物材料的应用 Tangible Media Group.
“这些可以程序化的设计材料,需要人的参与才能表现出它的智能性——比如说这件会呼吸的衣服,人穿上之后出汗它才会动。相对来讲,衣服只挂在衣架上,是没有形态变化的。这种交互设计需要用户的加入,才能够把信息完完全全地展示出来。”
学习设计的我们应该了解什么?
未来的趋势是什么?
什么因素是创新项目成功的关键?
王文告诉我们未来的设计和制造业,会从机械建造逐渐转移到生物材料的制造,越来越多的机构,已经开始在设计工作室对面新建生物实验室。从技术出发的设计和跨学科合作的模式,能带来突破性的创新,但也充满了挑战。王文从她的专业和经历给了我们一些建议。
由大厨创作的料理,“变形美食”自动把鱼子酱包裹起来,像一个个小饺子。Photo: Michael Indresano Production.
组建团队应该注意什么?
“以后我觉得会有更多的设计师与科研人员合作,但要有一个前提,就是大家需要是自己领域的专家——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,那你一定要是一个非常好有独特观点的设计师;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,你愿意做设计,合作的前提是你要有独立思考,创新科研的能力,可以独当一面。所以在合作前,把自己的专业先做好是必要条件。”
设计师的优势在哪里?
“我觉得设计师非常有创意,对生活中问题的感知有独特的见解。在选项目上,设计师的出发点应该更高,应该多关注人的需求,了解什么样的设计能够改变生活,在这上面下功夫。我觉得设计师是天生的梦想家——不仅仅停留在想法上,敢于快速实践。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来改变世界。”
为了打印纳豆细胞和生物性能薄膜而特别制造的生物打印机 MIT Media Lab.
“点子一天可以想很多”
“谁最先执行,它就属于谁”
专业技能的提升无可厚非,同样重要的还有要能适应分享的开放心态和可靠的执行力:
“我觉得真正值得钦佩的是那些实践者,而非空想家。大家每天都有很多点子,可能在和你聊天的这段时间,就能想上百个‘点子’。但真正去做这其中一个‘点子’的人,可能要花一年时间,甚至是十年时间才能有所突破,让‘想法’蜕变成‘技术’。而他/她也才算是真正拥有这个‘点子’的人。此外,分享是很重要的,我觉得开放度决定了高度——不愿意分享的人是很难进步的。我在做项目的时候,发现自己最初的设想往往和最终的结果大相径庭,只有实践才知道哪里需要改进和攻克。所以,和别人分享自己的阶段性成果,是在帮助自己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,更好的解决难题。当然,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很重要,但如果保护得过早,可能根本就做不出来成果,最终只停留在概念上,无法深入。” “概念需要实践的检验,执行远比空想重要。”
与王文的采访和聊天的过程,她与我们分享了许多故事,从这里面我感受到的是她对科研的热忱,和希望学以致用的期盼。但同时她也传递了新的科研常态——科研早已不是过去人们想象的自己关在实验室闭门钻研,而是一个不断流动、合作,碰撞、捕捉火花的过程,靠执着的好奇心和心胸开阔的智慧,才能走到属于你的桃花源和你的实验田。
设计迷人的地方就是充满了挑战和可能性,而最终让这个实验田开花结穗的,是来自于对人和地球根本的关怀和我们一次次大胆的实践。
变形美食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b0512m2nuab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Transformative Appetite, Tangible Media Group, MIT Media Lab
会呼吸的衣服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w0512p5drwj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BioLogic, Tangible Media Group, MIT Media Lab
了解更多变形美食和Tangible Media Group——请戳阅读原文~
项目主要团队人员:
会呼吸的衣服:Lining Yao, Wen Wang, Guanyun Wang, Helene Steiner, Chin-Yi Cheng, Jifei Ou, Oksana Anilionyte, Prof. Hiroshi Ishii
变形美食:Wen Wang*, Lining Yao*, Chin-Yi Cheng, Teng Zhang, Daniel Levine, Hiroshi Ishii (* 两人贡献相同)
了解更多项目细节:
http://tangible.media.mit.edu/project/transformative-appetite/
http://tangible.media.mit.edu/project/biologic
http://tangible.media.mit.edu/vision
受访者 | 王文
访问 | 涂蕴雯,胡方
编辑 | 涂蕴雯,王文
“食物设计”知识传播,欢迎后台联系我们
本文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欢迎关注胡方的公众号
AtelierFang食物设计
👇
与我一起探索设计类实验教学与食物设计的神奇世界!